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线路完成考察

记者 吴运亮 郭潇雅
2020-04-25

  timg (9).jpg


历史上的南方丝绸之路,曾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对中外经贸、宗教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产生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与南亚各项合作的不断深化,有关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越发为学界重视。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北方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相比较,显得较为薄弱。但随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的开展,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得以改观。”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告诉记者。


  南方丝绸之路形成最早

  学者表示,根据记载和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古代通往西方和海外的丝绸之路有四条:南方丝绸之路(从巴蜀经云南至缅甸、印度、中亚、西亚、欧洲)、北方丝绸之路(从西安经河西走廊至西亚、地中海)、草原丝绸之路(从黄河流域经长城以北草原地区至北亚、中亚、西亚)、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地区出航南海至太平洋、印度洋各地)。四条丝绸之路各自包含众多支线,构成中外交通线路的总体系。

  在这四条丝绸之路当中,南方丝绸之路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中叶。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表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蜀文化的中心——成都,从成都向南分为西、中、东三条主线:西线经今四川双流、新津、邛崃、雅安、荥经、汉源、越西、喜德、泸沽、西昌、德昌、会理、攀枝花,越金沙江至云南大姚、姚安,西折至大理,这条线路被称为“零关道”。中线从成都南行,经今四川乐山、峨眉、犍为、宜宾,再沿五尺道经今云南大关、昭通、曲靖,西折经昆明、楚雄,进抵大理。中、西两线在大理会合后,继续西行至今永平,称为“永昌道”。从永平翻博南山、渡澜沧江,经保山渡怒江,出腾冲至缅甸密支那,或从保山出瑞丽抵缅甸八莫。东线从四川经贵州西北,经广西、广东至南海,这条线路称为“牂牁道”,或称为“夜郎道”。

  国外段有西路、中路和东路三条。西路即著名的“蜀身毒道”,从四川出云南,经缅甸八莫或密支那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至中亚、西亚。这条纵贯亚洲的交通线,是古代欧亚大陆线路最漫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中路是一条水陆相间的交通线,水陆分程的起点为云南步头,先由陆路从蜀、滇之间的五尺道至昆明、晋宁,再从晋宁至通海,利用元江下航越南,是沟通云南与中南半岛的最古老的一条水路。东路,由蜀入滇,出昆明经弥明,渡南盘江,经文山出云南东南,入越南河江、宣光,抵达河内。

  据段渝介绍,从2011年“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开题以来,已基本完成重要线路的考察,目前只剩下部分小段需要进一步考察。课题组计划在2014年完成资料汇总,2015年发布全部成果,为中外学术界提供一份翔实的参考资料。


  民族迁移打通南北交通

  我国西南地区早期的文明不单单包括本土文明因素,在其文明发展进程中也吸收了来自外部的各种文明的精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杨帆表示,南方丝绸之路对于这些外来文明的传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对于所经过地区的原有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南方丝绸之路是巴蜀丝绸输往印度、中亚并进一步输往西方的最早线路。段渝认为,古代巴蜀丝绸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丰富了印度、中亚、西亚、北亚和欧洲文明的内容,而这条因丝绸传播而形成的线路,不仅对我国早期西南地区的经贸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地的经贸繁荣也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杨帆认为,南方丝绸之路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的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古材料显示,自夏、商时羌系民族便经青藏高原的东缘(四川西部)向西南地区迁移,此后这种民族大迁移络绎不绝,到战国时期“因畏秦之威”又一次达到高潮。这些迁移的民族不单到达西南夷地区,一部分甚至进入了东南亚及南亚的东部地区。民族的迁移打通了沟通南北的交通通道,促进了文化交融。

  近年来,有关南方丝绸之路的探讨渐趋增多。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研究,蓝勇认为,一要注意研究内容的全面性; 二要注意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研究;三要注意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段渝表示,进行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对国外段相关资料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一是国外相关资料本身存储少;二是国外研究者对于南方丝绸之路关注少。如果能同国外学者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会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