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干原意为水井上的栏木,它是一种支护水井壁体的木构方框,其结构正是古老象形文字所描述的“井”的形象。汉武帝造“井干楼”,仿井干的形象,积木而成。张衡《西京赋》里的“井干叠而百层”,概括描述了“井干”式的建筑形象。清《南檄杂志》也说:“屋多架纵横木如栏栅,门仅三尺许,如窦”。刘敦祯的《中国住宅概说》中所指的井干式住屋是“壁体用木材层层相压,至角十字形相交。……梁架结构仅在壁体上立瓜柱,承载模子”。可“垒木为室”的井干民居,其相互交错叠置的圆木壁体,既是围护体系,也是承重体系,这在云南乃至中国的民居中也是少见的一种形式。
木楞房适于森林潮湿地带,可以就地取材,防潮抗寒,但缺点是不防火,易透风,且木料长度有限。其墙体构造简单,结构严密,利于抗震,施工方便,用这个方法构成的封闭体在力学上可以发挥很大的效能,结构比任何其他方法更为牢固和稳定,而且整体性很强。在1973年2月甘孜州发生的7. 9级大地震中,倒塌的几乎全是碉房,惟有木楞房没有倒塌。比较其他木梁架结构的民居形式,一般是注重梁架而只把墙体作填充材料,从营造顺序上说也必然是先梁架后墙体,墙体在整个建筑文化中就不唱“主角”。但木楞房则强调墙的实际作用和精神意义,所以从营造顺序来说,垒建墙体是第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其内墙也不再仅仅是空间的分割手段,它在稳定结构和延展使用空间上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云南使用木楞墙营造技术的民居很多,纳西族、普米族、怒族和部分傈僳族、独龙族、藏族、彝族、白族等民族的许多住屋都采用这一营造方法。他们建房的工具很简单,除尺、斧子、墨盒、锯等辅助工具外,仅砍刀一把,进行砍、削、凿等工作,仅在开较小孔眼时才用凿子。要起屋盖房的人家,首先根据房间开间的数量,事先计算好木料的长度和数量,一般正房就需要100根左右直径相近的木料,两根中柱,椽木约500根,黄片600块,加上木门、木窗、地板等,无不要一一计算在内。然后请喇嘛或达巴,选定地基,择定房屋的座向,并选吉日上山选树。一般地说,采伐时间大致在阴历八月十五日以后到第二年三月三十日以前,原因秋冬季木材较干燥坚实、虫害少。春秋时代的《礼记.月令》就提到:“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箭”,汉代崔实云:“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蠢虫”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且时值农闲时分,各家各户多有空闲时间。户主请好村内采伐人员后,到山上先让达巴祭山神、水神、树神,由户主砍第一刀,砍好男女柱。《左传》云:“山有木,工则度之”即在伐木之前,要经过测量材木,选择采伐对象。木楞房墙体材料一般是直径1520厘米,树干挺直均匀的幼松。
木材采伐下来之后必然有个干燥放置的过程,在农村一般都是自然干燥,简便易行,比较经济。即把木材堆积在空旷地或棚内,利用空气作传热、传湿介质,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使木材内的水分逐步排出,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成材堆积的场地应该平整、干燥,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且通风良好。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应该选择比较湿润、避风雨的低处,以避免木材发生干裂。在比较讲究的地方,堆积木材的底部应放置木析条,各材之间须用隔条隔开,以保证通风和干燥。为了减少木材的开裂,树木砍倒后可以暂时不打枝,不锯筒,留住枝叶帮助蒸发水分,使其干燥均匀,或者剥掉外皮,留下内皮,也可采用条状或环状剥皮,或干脆在树皮上砍些斧痕,这样可使水分蒸发变慢;也可在易开裂的端头保留30厘米树皮,可减少端头水分蒸发而防止开裂。
墙体部分木料事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多,首先将木材去皮,根部略加砍削,使头尾直径差不多,有的地区则要将木料砍成方形,因为方木料互相衔接会更紧密,不透风。近几年还有种做法是将圆木对半砍成半圆形,弧面向外,平面向内,外立面上与传统的圆木木楞房并无二致,但实际上节约了一半的木材。砍修木材时,先砍放在门东面的木材,再按顺时针将一根根木料由粗到细,从长到短逐次砍削。其次,将木料分类,按房间开间、进深的长度确定每根木材建成后的位置,分别堆放,当然木材的长度要比房间尺度适当放大,两头都最好富裕20厘米左右。由于圆木长度、粗细和平直度不尽统一,因而各木料的位置不能颠倒错位,所以有必要在每根木料上标出它的层位和所在位置,例如“左1"、“前5”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实践积累中,普米族工匠就创造出了他们独有的刻画符号。首先是记数符号,以划一竖道“I”表示一,划两竖道“日”表示二,依此类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符号表示东、南、西、北的方位。做到这些,不仅在新建时可以有条不紊,而且对以后年久失修,在原地更换木料或全部拆卸,异地重建等都很有利。这类刻画符号已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可算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图画文字。在没有文字的普米族社会中,这些刻画符号的产生无疑对普米族的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木楞房虽然全用木材,但拼接不用一根钉子,也不用复杂的榫卯,其关键就是木料两端的搭口。所以木楞房的墙体构造形式总的来说技术含量较低,但木料搭口的砍削制作是其中相对复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最好由村内经验丰富的木匠来操刀。首先工匠要确定房间的长度,在木料上丈量好搭口的位置,同一位置所有木料绝对要完全统一,此必须用墨笔点墨作出记号,出应凿去缺口的形状与深度。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将整根木料毁掉。
相对木料取材而言,木楞房的垒木搭建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倘若人手充足,一般取材和做搭口要10多天,但将加工并分类好的木料叠置成屋,1-2天就可以完成。在开完地基,规划好房屋位置之后,木匠们就开始将木料平放在屋基上。因为搭口开1/4高,每层横纵向木楞标高会相差一个半径,所以要先放置山墙、隔墙的纵向木楞,同时将前后檐墙位置垫上半木高石块,用稀泥粘合或干脆用土夯实,以免屋内进水。此后是木楞的垒置与搭口装对,一般都是一层层同一水平面的木楞逐层向上放置。上下两根木料的头尾位置应该交错摆放,例如单数木料的根部向左放置,双数木料就必然向右,原因是木材的根部与梢部的含水率不同,抗压强度不同,所以交错放置可以使木材受力均匀,减小变形率。而且,虽然在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要将木料不断进行加工。在传统木楞房中,因为人们常年置火塘取暖做饭,几乎所有木料都被熏的油光黑亮,其实这也是保护木材的既传统又科学的一种方法。有资料显示,烧柴时所冒烟中的毒性(木精、甲醛、有机酸和木杂酚油等),将寄生在木材中的害虫和霉菌杀灭的方法。木材经过较长时间的烟熏之后,含水量也会大大降低,使虫、菌不易从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从而达到防蛀防霉的效果。所以木楞房的墙体是非常经久耐用的,可一百多年完好无损,能供前后十多代人居住,但每年雨季前须翻盖一次黄板。当然现在也有更简单的方法,即在木楞上涂清漆、桐油等,也可以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而当木楞房年久失修,局部木料虫蛀朽坏,需要更换的,则可将整栋屋子灵活拆卸,换到其他地方重新搭建。在拆建之前,除去坏朽的那部分,一定要在每根木料上严格地做上记号,以便重建时使它们恢复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