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2020-12-01

项目主体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美术学(非师范)、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7个本科专业,有两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美术学、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美术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美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国家级以上奖项。在“艺术设计大赛”、“教学技能比赛”以及各类美术展览等活动中,美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美术学院坚持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项目背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把民族文化的发展、应用、传播、交流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响应国家倡议,发挥地域优势,我们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南方丝绸之路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一样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对外贸易、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功用。早在汉王朝势力进入西南地区之前,西南地区便存在着长期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及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各民族逐渐融合。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聚集了西南地区的多个经济文化中心, 并循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逐渐形成集镇网络和建筑群。从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对西南地区文化发展所发挥作用的痕迹,也蕴含着巫、道、佛、儒等多种文化并行的综合格局。因此, 南方丝绸之路在推动地区文化交流,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沿线各民族特有的文化。


本项目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为设计主题,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建筑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板块,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以建筑为主线展开的研究、展示和传播,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建筑正在加剧消失已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不争事实。以项目研究者个人的田野考察经历为例,项目研究者2015年带队到大理考察白族传统民居,出乎预料的是在大理下关、古城等地竟然没能找到预期的白族传统民居,很多建筑都是现代建筑在外观上加入一点传统建筑的构建和装饰。《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项目在这一大背景下运应而生。



项目创意





       该项目是一个将当下流行的数字科技与民族建筑艺术结合的艺术创作类项目,旨在通过先进数字技术,将经过深度挖掘整理的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进行数字化高度仿真还原,让这些具有艺术文化价值,却已不容易看到的建筑艺术通过网络向人们进行展示。该项目不是一个建筑学研究项目,也不是一个技术研究项目,而是一个艺术创作项目。所以在作品构想性方面会有加强,在保证历史建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突出作品的艺术性,将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建筑的“美”较好地进行展示和传播。



项目内容





       基于建筑艺术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建筑艺术的综合性,建筑艺术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建筑艺术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该项目以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特色建筑为主要研究和艺术展示对象。项目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基于内容制作层面的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化处理

在艺术层面上对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具体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环境、建筑所蕴含文化等信息库,建立起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虚拟交互再现、传播交流的内容框架。

基于内容制作层面的数字化技法研发总结

在技术层面上提出并实现面向建筑艺术的虚拟现实界面设计技术;虚拟场景建模技术;虚拟现实编程技术;虚拟现实交互方式设定;计算机支持的建筑及环境设计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该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到艺术转变的实例,具有较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基于软件开发层面的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建筑可视化集成展示系统实现

之所以称为集成展示,是指在以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为虚拟展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突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突出对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的知识传播推广。在展示系统虚拟漫游过程中会通过交互技术实时出现相关建筑结构、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隐含寓意等的说明展示,加强传播和交流的效果;二是通过虚拟交互数字技术实现在建筑艺术基础上的再设计,进一步增加丝路建筑艺术交流、传播的意义,并使其上升到应用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的主动设计。


项目艺术特色



该项目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 / 通过先进数字科技将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进行系统的数字化虚拟化,通过网络进行展示、传播交流推广,目前善未发现。

2 / 在技术层面,对历史建筑艺术的VR展示,包括众多的数字化博物馆等,之前使用的大多为定点环视技术,观众并不能随意地行走观看,对建筑的艺术表现上不够完整,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互设置,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效果和教育效果。本项目应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数字技术,解决了以上问题,在建筑艺术的表现上更加自由和生动。

3 / 本项目不仅是一个技术研发,更是一个艺术创作。项目所表现的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相关内容,均为项目组近几年在西南建筑艺术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项目意义

1/该项目的进行将配合国家对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同时可以提升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综合发展。

2/项目的进行,在理论层面上,将会获得一套面向历史文化艺术数字化挖掘、保护、传播和发扬的理论,为未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及教育提供一套方法理论依据。

3/在内容层面上建立一个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型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数字化传承和传播发扬的框架;构建一个应用于现代设计的丝路建筑艺术信息库,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环境等数字资源库。

4/在技术层面上提出并实践面向建筑艺术的虚拟现实界面设计技术;虚拟场景建模技术;虚拟现实编程技术;虚拟现实交互方式设定;计算机支持的建筑及环境设计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

5/该项目的完成所收集、整理得到的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相关资料通过传播平台能够在设计院校的教学、社会设计机构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加速历史建筑文化产业化的进程。

6/另外,该项目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核心技术及开发的软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其他文化领域特别是民间艺术的数字化项目中。项目的数字化集成展示系统方案能够在大多数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得到应用;民间艺术及文化的宣传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项目成果对南方丝绸之路建筑艺术提供了永久的数字化保存空间及更广阔的宣传平台,更好地把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7/将数字技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有效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如何保护民族文化拓展出一条崭新的思路。项目研究践行的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和方法,将为区域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的保存、传播交流、学术研究及民族文化的产业化等诸多方面的实现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可能性。



分享